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罨画池-图】介绍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8-05-17 09:51:17


中国拥有广袤的领土,在这些领土上有很多风景名胜,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些风景名胜,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罨画池-图】介绍,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罨画池

罨画池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崇州市市中心的一处园林,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宋时,江原知县赵抃在园中开凿罨画池,加之后来苏元老、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的园林格局大体奠定,并成为蜀中名胜。宋之后,官方对罨画池的修葺与重建大都以纪念陆游、赵抃两人为主题,罨画池因而逐渐演变成为现今的公共性纪念园林。罨画池现存建筑群多为清朝重建,全园由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三部分组成,总占地34541平方米,其中水面1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946平方米,全园格局及建筑保存完好,是中国少数几处保存至今的唐宋衙署园林之一。罨画池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罨画,意为彩色的画。此园始建于唐代,成胜景于宋代,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胜。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公园占地近50亩,其中池面22亩。池周楼桥亭阁古朴典雅,山石墙曲径通幽,名贵花木千姿百态,盆景艺术享誉川西;池中游船往来,风荷左右,倒影如画,五彩缤纷。罨画池与另两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陆游祠、崇州文庙毗邻,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崇庆县,古称蜀州,距成都40公里,因宋仁宗、宋徽宗的女儿先后被封为崇庆公主,因而改名崇庆府,沿用至今。崇庆罨画池景观为西蜀名胜,分为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占地50亩,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此为官而闻名。陆游祠为一江南园林风格四合院式建筑,祠内有梅园、梅阁、花径、放翁堂、风月轩等建筑。放翁堂内有陆游像,气宇轩昂。祠内陈列有陆游的诗、画及《怀成都十韵》、《游近村》等草书手迹石刻。罨画池水面呈椭圆形,面积约10亩,被誉为蜀州胜景,以广植梅花著称。唐代裴迪与流寓成都的杜甫曾来此赏梅,相互和诗,杜甫在此留下了被誉为“古今咏梅第一”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现崇庆每逢春梅早发,均在此举办赏梅花会。州文庙是建于明代的孔庙,保存较为完好,殿宇巍峨,雄冠西川,有宫墙、启圣宫、棂星门、圣城、鼓乐亭、大成殿等建筑。

唐朝

唐时,罨画池及其东南一带最初是蜀州(今崇州)州署的郡圃;,同时兼有驿站功能,被称为“东亭”,当时此处并没有湖池存在。唐时蜀州风气“尚侈好文,俗好歌舞”,东亭也逐渐演变为蜀州地方官待客、游赏的衙署园林。唐上元元年(760年)冬,时任蜀州刺史的诗人裴迪邀杜甫一同在东亭送客,杜甫写下的《和裴迪登临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是证明东亭具有园林性质的最早记载。诗中有“东阁官梅动诗兴”一句,不仅说明了东亭作为官家衙署园林的事实,也使得园中的梅阁和梅园因杜诗而存留至今。

宋朝

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赵抃(字阅道)入蜀任江原知县,并开始了较大规模的造园活动。赵抃在兴修水利以引水灌溉农田时,顺便将水引入郡圃并开凿湖池蓄水,作起居观游之用。园内此时已有“囿亭”、“东轩”等建筑,还将开凿湖池时所得的土石在池中堆成人工岛。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赵抃作《蜀杨瑜邀游罨画池》,诗中有“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两句,不仅首次提到“罨画池”之名,而且也指出,罨画池得名于园中的缤纷花木。

北宋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苏辙族孙苏元老在崇州任知县。他在任职期间对罨画池继续进行营建。在苏元老的经营之下,罨画池内造景已颇为丰富,拥有了溪、泉、湖、瀑等元素,同时园林建筑也初具规模,亭、台、楼、阁等一应俱全,成为一处带有浓郁人文气息的衙署园林。

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春,陆游出任蜀州通判,居住在罨画池南岸的恰斋。在蜀州期间,陆游写下了120余首描写当地风物的诗作,其中30余首都与罨画池相关,对罨画池的描写非常详致。陆游在诗中提到了罨画池中小楼、朱阁、恰斋、萱房、放杯亭、重阁、画船、小桥等园林建筑,以及“三千官柳”、“百亩湖竹”等植物景观,同时还记录了在罨画池中发生的捉蝶、垂钓、观燕,戏鱼,瓶插、弹鸦护雀、饮酒赋诗等游园活动。陆游在离蜀后仍然对罨画池十分留恋,写下了“小阁东头罨画池,秋来长是忆幽期”等忆怀罨画池的诗句。

明清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崇庆州文庙一景明洪武元年(1368年),蜀地人士为了纪念曾在此地为官的陆游和赵抃,在罨画池畔修建了赵陆二贤祠,祠门悬“琴鹤梅花”四宇匾额,其中“梅花”代表陆游的风骨气节,“琴鹤”代表赵抃的清正廉洁(相传赵抃入蜀为官时,随身仅带一琴一鹤)。从此之后罨画池园林便以陆游、赵抃两人为立意,建筑与景点多用陆赵两人的典故或诗文命名,逐步演变成为公共性纪念园林。同时,洪武年间在罨画池南又修建了崇庆州文庙建筑群。 清光绪年间绘制的罨画池地图

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罨画池损毁严重,只有罨画池、环湖道路和少量建筑存留。清康熙年间开始重建崇庆州文庙建筑群,并在罨画池南岸土台之上重建尊经阁。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罨画池园林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修葺与拓建,后继营建工作一直持续到光绪年间,罨画亭、琴鹤堂等建筑都建于此时。同时,此期间崇庆州知州有不少江南人士,在修葺过程中亦借鉴了一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

近现代

民国五年(1916年),罨画池被辟为公园。1955年,罨画池被更名为人民公园,同时新建大门并废除了原有的东门。新门位于西北角,面向较为繁华的大东街。1960年代,罨画池东北角新增建了一组兼有船埠功能的亭、廊、榭。1974年,罨画池东北角增建听诗观画亭与池北半亭,并在尊经阁西南增建了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为立意的比邻廊。1981年,人民公园复更名为罨画池。1982年,对二贤祠进行修复,并将其改为了陆游祠。2008年起,崇州市开始对罨画池及其周边进行整体打造,计划对罨画池水环境进行整治,同时保护周边特色民居,并对周边临街建筑进行风貌整治。

罨画池全园由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三部分组成,以罨画池水面为中心进行布局,总占地34541平方米,其中水面14600平方米,占42%;建筑面积5946平方米,仅占17%。全园水面宽广、假山众多、花木繁茂,而建筑则多集中于罨画池东南两侧,且较为疏朗,具有四川园林崇尚自然,造园注重营造山水的普遍特点。罨画池中陆游祠和州文庙是两组相对独立的建筑群,陆游祠轴线由罨画池向东延伸而成,州文庙轴线由罨画池向南延伸而成,使罨画池全园总平面呈“T”型。 罨画池内池是罨画池全园的精华之处。

现存罨画池建筑群大都重建于清中后期,为典型的清代川西建筑风格,由环罨画池建筑群、州文庙建筑群和陆游祠建筑群三部分组成,其中州文庙和陆游词建筑群相对独立,但又与园林其它部分巧妙连接。

【罨画池-图】介绍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在假期能够去这些风景名胜游玩,这样能够使自己的见识得以拓宽。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