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百科知识:区田法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9-15 17:43:29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其中有很多知识需要大家了解,了解这些内容不但能够增长大家的见识,还对学好历史有所帮助,为此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百科知识:区田法这篇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区田法是西汉后期在甽种法和代田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园田化的集约耕作方法。适用于北方旱作地区。最早载于汉成帝时的《氾胜之书》。

区田法的特点是在小面积土地上集中使用人力物力﹐精耕细作﹐防旱保收﹐求得单位面积的高额丰产。

区田法具体做法﹐首先是深挖作“区”(音欧﹐意为地平面下的洼陷)。区田法的田间布置有两种﹐即开沟点播和坑穴点播﹐沟或坑就称为“区”。开沟点播的规范作法是将长十八丈(汉一丈约当今六尺九寸四分)﹐宽四丈八尺的一亩土地﹐横分十八丈为十五町。町宽一丈五分﹐长四丈八尺。町与町间有宽一尺五寸的行道。每町又竖挖深一尺﹑宽一尺﹑长一丈五分的沟﹐作物即点播在沟内。坑穴点播是在土地上按等距离挖方形或圆形的坑﹐坑的大小﹑深浅﹑方圆﹑距离﹐随作物不同而异﹐作物即点播在坑内。开沟点播用于种植禾﹑黍﹑麦﹑大豆﹑荏(苏子﹐一种油料作物)﹑胡麻。坑穴点播用于种植粟﹑麦﹑大豆﹑瓜﹑瓠﹑芋。深挖作区的作用同甽种法和代田法一样﹐有利于防风防旱﹐保商保肥和作物根系的发育。其次﹐区田法须点播密植。如种粟﹐开沟点播是每沟内种粟二行﹐行距五寸﹐每汉亩合一万五千馀株﹐折合市亩约为二万三千馀株。坑穴点播种粟各小区(坑)下种二十粒﹐一亩三千七百区﹐合七万四千株﹐折合市亩约十万六千馀株。再次﹐区田法须播前溲种(以肥料和可以防虫的物质处理种子)和在区内施用重肥﹐如粟﹑麦﹑大豆等每小区(坑)要施好粪一升﹐瓜每小区要用粪一石。最後﹐区田法注重中耕除草﹐保商和灌溉。区田法不仅适用于平地和熟田﹐也可施之于坡地和荒地﹐有利于扩大土地利用范围。区田法可大大提高粮食的亩产量﹐但由于这种耕作方法技术要求高﹐又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汉代及以后的封建社会各个时期中﹐只作为小面积丰产试验的特例而存在﹐并没有也不可能在很大的范围内普遍推广。

区田法的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翻作区,把庄稼集中种在区中。沟状区田要挖出深一尺、宽一尺的沟,作物播种于沟中;沟与沟之间也是相隔一尺。这种形式与代田法很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代田是在长条形的亩中“一亩三甽”;区田法则是把长方形的亩分成15町,再在每町上挖出14条约长1丈的沟。这样的安排更便于管理。此其一。如前所述,代田法是用耦犁进行半面耕的,土翻起后形成垄,以后用垄土壅苗;区田法的作沟,从《氾胜之书》的叙述看,应是使用人力的,翻起来的松土仍放在沟中,部分堆在土埂上。此其二。因此,可以说,沟状区田法是在新的条件下代田法的继承和发展。窝状区田也是人工深翻作区的。翻耕的深度则因不同作物而异。如禾、黍、麦等须根系作物要深翻6寸到1尺;瓠,1尺;芋,3尺。《氾胜之书》说:“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说明区田法只深翻沟中或区中的土壤,不耕沟或区以外的土地,这当然是为了精耕细作、少种多收,同时也应与人工深翻不能铺得太开有关。而区在地平面以下,既便于接纳浇灌的水,又可减少水分的向上蒸发,尤其是侧渗的漏出与蒸发;避免营养物质的侧渗流失,有利于“保泽(墒)”和保肥。

二是对株行距和每亩立苗数量有严格的规定。沟状区田每种作物的株行距都有一定的规格。如禾黍,沿沟种2行,离沟边各2.5寸,株距5寸,同一沟中的行距5寸(不同沟之间的行距则是1尺5寸)。并规定一条沟中种44株,每亩种15 750株。小麦,每沟种5行,行距2寸,边行距沟1寸,株距2寸,每行52株,一亩共93 600株。大豆,每沟种2行,株距1尺2寸,一亩共6 480株。从这种严格的要求看,沟状区田应该是采取按行点种的方法。从其布局看,则类似于今日的宽窄行播法,而更便于通风透光,它使植株在行列间有较多接触斜照日光的机会,提高植株对日光的吸收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10]上编谈到,先秦时代人们已经重视作物的田间布局,在畎亩农田的基础上,通过条播、合理密植、中耕等措施建立一个合理的、有序的作物群体结构。代田和沟状区田都是这方面经验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窝状区田法也有对各种作物每亩播种量,以至每窝播种粒数的具体规定,也具有充分利用日光的好处。[11]

三是集中的施肥灌水和精细的栽培管理。由于采取了区田的形式,给集中的施肥灌水和田间管理提供了方便。《氾胜之书》说:“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良田也。”指出区田不一定要有好地,但必须要施肥。如“区种粟(每窝)二十粒,美粪一升,合土和之”;区种大豆,“取美粪一升,合坎中土搅和,以纳坎中”;区种瓜,“一科(坎)用一石粪”,等等。《氾胜之书》又说:“区种,天旱常浇之,一亩常收百斛。”灌溉是区田增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又区种麦田,“秋旱,常以桑落时浇之”;区种大豆,不但“临种沃之”,而且生长期间也“旱者浇之”,都是“坎三升水”。栽培管理也很细致,播种后覆土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厚了,也不能薄了。播后采取“以足践之”或“以掌抑之”的办法进行镇压,以达到“种土相亲”的要求。重视中耕除草:“区中草生,拔之,区间草以剗剗之,若以锄锄”;“苗长不能耘之者,以钩镰比地刈其草”。区种麦还有一些特殊的措施:“麦生根成,锄区间秋草。缘以棘柴律土壅麦根”;“春冻解,棘柴律之,突绝其枯叶区间草生锄之”。

总之,区田法的特点是把庄稼种在沟状或窝状的小区中,在区内综合运用深耕细作、合理密植、等距点播、施肥灌水、加强管理等措施,夺取高额丰产。

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了百科知识:区田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掌握这些与历史相关的百科知识,学大教育网拥有各类百科知识,欢迎大家查阅。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